8月14日,市政府新闻办召开“三年站排头 实现新突破”2025年申慱亚洲官方网:市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——市生态环境局专场。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,1月-7月,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86天,同比增加14天;19个国家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89.5%,县级及以上城市在用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%;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,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。
市生态环境局强化举措推进“六大战役”,守护蓝天碧水净土。打好蓝天保卫战,创新建立污染天气应急预响应机制并得到全省推广,实施大气污染防治“五源同治”,45个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已基本完成,4个水泥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提前完成,挥发性有机物重点行业企业整改率达到100%,65蒸吨/小时以上燃煤锅炉完成超低排放改造38台,216个工业扬尘污染源点位全部纳入监管,深度推进秸秆残茬计划烧除管理。打好碧水保卫战,落实“四个第一时间”水质管控机制,成立市级水质波动报警快速分析专班,构建快速反应机制。精准推进鳌龙河整治,增设25套“电子河长”实时监控。分时段精准管控水质,特别是对松花江城区干流沿线123公里144个排污口开展飞行排查。打好净土保卫战,强化源头防控+修复治理,开展受污染耕地整治,加强重点建设用地准入管理。推进地下水防控升级,完成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。打好城乡环境战,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(管控)三年行动,新增完成167个行政村治理(管控)。打好固废治理战,启动实施“无废城市”建设7大项目,创新推出“智能油桶+管理平台”,实现废油全流程智能监管。打好生态安全战,完成生态红线和自然保护地864个疑似问题图斑实地核查,持续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,排查企业1785家次,整改隐患190个。
市生态环境局坚持改革创新,用“机制+智慧”破解环保难题。围绕补短板、强弱项,制定生态环境系统“小切口”改革措施23项。创新打造“两个中心、一个联动”执法监管模式,成立“案管中心”,打造全省领先的行政处罚案件全程跟踪管理模式;成立“数智执法中心”,创新“空天地一体化”监管;建立“监执联动”机制,实施监测队伍下沉到基层与执法队伍联动,解决问题线索发现和监测采样用时过长问题。
我市统筹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今年3月,我市作为优化环评分类管理试点城市,对3类行业取消环评审批,相关项目建设周期平均缩短60天,降低企业成本超百万元,目前已有10个项目轻装上阵。全市387个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环评审批100%畅通。我市还谋划了142个生态项目,计划总投资245亿元,为高质量发展增添绿色动能。(孙晓红)